嬰幼兒測量體溫
什麼時候需要為孩子測量體溫?當孩子有以下的表現時:
注射疫苗後的48小時內有可能輕度發燒
身體或臉部皮膚摸起來比平常溫暖
孩子看起來好像身體不舒服
情緒容易煩躁和哭泣
身體某些部位疼痛
比平時更嗜睡
拒絕喝奶
發燒中
嘔吐
# 本文謹供參考
兒童的平均體溫(口溫或腋溫)約為37°C。 如果您的孩子的體溫高於38°C,則可能是發燒。註:腋溫即是膚溫
最好用溫度計檢查孩子的體溫。通過把手放在額頭上來感覺孩子的皮膚溫度,或是用臉貼在孩子的額頭上來感覺,這都不是診斷發燒的可靠方法。
為孩子測量體溫最佳方法是:使用電子數字溫度計。
電子體溫計有長柄式包覆的探針,可以含在舌頭下面,或夾在腋下,這樣測量出的溫度較為準確,也屬於較為安全的測量方式。
電子耳部溫度計(耳溫槍)和顳動脈溫度計(額溫槍)易於使用,但可能不準確,需要多測量幾次,取較高數值為參考。
溫度計的種類:
-
電子數字探針型溫度計:是最基本和最常見的溫度計類型。有兩種主要方式來測量孩子的體溫:(1)口溫–將溫度計放在孩子嘴裡的舌頭下方。(2) 腋溫–將溫度計夾放在孩子的腋窩。
口腔溫度讀數,通常是電子數字探針溫度計中最準確的。如果您打算使用相同的溫度計同時測量孩子的口溫和腋溫,請確保在每次使用之間都將其清潔乾淨。您可以使用溫肥皂水或酒精擦拭清潔溫度計。
這種溫度計也可以用來測量肛門直腸溫度,但必須單獨專用,不可以清潔消毒後再用來測量腋溫甚至口溫。測量方式需在孩子安靜時,在探針部位塗上凡士林做為潤滑,但是我們不建議這樣做,因為溫度計的尖端仍然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直腸內膜。
2. 電子耳溫計:必須是專門為兒童的耳朵設計的。耳溫計快速、準確度高且易於使用,但是對於嬰幼兒可能因為耳道的問題而有些不準確。
3. 額頭或顳動脈體溫計:測量孩子額頭上的溫度。這也是最容易使用的溫度計,但可能有些不準確。優點是:您可以輕鬆地為睡眠中的孩子檢查體溫。
4. 其他溫度計:都不建議使用,例如數字奶嘴溫度計,發燒條和智能手機應用程序,因為它們不太準確了。
如果您家裡還保留有水銀溫度計,請考不要用於測量孩子的體溫,水銀溫度計若是破裂,會對孩子產生毒害。
無論您使用哪種溫度計,在初次使用之前,請務必仔細閱讀其隨附的使用說明。
#測量口溫更多的提示:
四歲以上,可以配合指示的孩子,才能使用口腔測量體溫。
告訴孩子用嘴唇含住體溫計,而不是牙齒咬住固定。
若有鼻塞,則可能無法閉合嘴巴,不適合測量口溫。
在喝了熱或冷的飲料後,請等待五分鐘後再測量。
測量出的數值加上0.5°C即可估算中心體溫。
#測量腋溫的提示(即膚溫)
將溫度計夾放在孩子的腋窩,將手肘緊靠在身體上。
等到溫度計發出蜂鳴聲,然後檢查顯示屏上的數字。
雖然這個方式也很簡單,尤其是對於年幼的孩子,但它的準確性不及口溫。
將孩子的腋溫讀數加0.8 - 1°C即可估算中心體溫。
#測量耳溫更多的提示:
將塑膠膜蓋套在溫度計的尖端,再輕輕地放在孩子的耳道內。
等到溫度計發出蜂鳴聲,然後檢查顯示屏上的溫度讀數。
若孩子的耳道太小或裡面有太多耳屎,它的精確度就會降低。
#測量額溫更多的提示:
檢查之前,先檢查孩子的額頭是否乾燥。
體溫多少度要帶去看醫生?
中心體溫超過38°C就應該要去看醫生了,但是首先要考慮是否是環境溫度太高,或衣服穿太多,可以先做減少衣物的處理,或正常的洗澡一次,半小時後再測量體溫,如有下降,隔半小時再測量一次,接著每小時測量,直到體溫完全正常為止。倘若孩子在48小時內體溫沒有改善,請去看醫生。
3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,要立即送到大醫院急診室。在3-12個月的兒童中,發燒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,因此請在當天就醫。
12個月以上的孩子發燒以及伴隨其他嚴重疾病的跡象,例如劇烈疼痛、嗜睡、皮膚蒼白或發藍、進食差、脫水、呼吸困難、脖子僵硬、持續嘔吐和反應遲鈍等,應立即叫救護車。
可以根據孩子的體溫數字,評估需要多久測量一次體溫。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病徵,詳細的紀錄,做為就醫時的主訴。
#跟著護理師媽媽輕鬆育嬰
參考網站
